品牌故事之百丽2:品牌巩固,从分散代理到网络自营

  百丽最初进入大陆也是从加工生产做起的。但加工的方式有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,前者是对方完全提供材料,不需要你怎么动脑筋;后者则是对方给你基本的样品,具体生产完全由自己操作。百丽从最初成立时,就做的是来样加工,而不是来料加工。也是从那时起,百丽就用了自己的牌子,坚持自己改造开发产品。如果不是一场意外,也许百丽并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。那是1995年,一向做批发的百丽突然宣布了一个如今看来充满胆略和魄力的决定:不再发展代理商,不仅如此,还要将目前的代理商手中的库存全部收回去。盛总说,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。要知道,代理商手中的货是付过款的,重新买回这些货,对一个企业来说,就算它发展势头良好,没有竞争对手,这样做也是一种自杀行为。但当时百丽面对的市场形势是自己的代理商——号称“八大金刚”的八家代理商——都已经开始代理其他竞争对手的品牌。如果这一着走错,后果当然是竞争对手全盘吃进,让百丽在市场上彻底消失。但是,思考了很久,权衡利弊之后的盛总果断地走了这步棋。这步棋,就是百丽最终执女鞋市场牛耳的最重要的一步棋:1995年,百丽鞋业放弃代理经营的政策,全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,开始单品牌连锁经营时期,这对品牌本身的建设属于基础建设期。

  盛总认为,百丽的定位是时尚女鞋,那么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品牌,一个生命周期相当短的产品,一个消费目的不明确的产品,自营网络要好于代理网络。首先,百丽刚刚起步,还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品牌认知,所以它的可信度必须由企业自身把握,不能假他人之手。对品牌的认知而言,企业要寻求品牌效益的最大化,而代理商之所以代理一个产品,是从利益最大化出发的,这中间的矛盾是导致百丽放弃代理政策的最直接的原因,也是向代理商回收库存的最重要的原因。其次,自营网络对时尚女鞋来说,信息的反馈链条大大缩短。在销售第一线的员工都是百丽公司的人员,他们对市场的把握可以直接反馈到总公司。总公司的开发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市场动态,这对只有一两个月生存寿命的时尚女鞋来说至关重要。最后,女鞋的消费,尤其是时尚女鞋的消费,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目的不明确的消费行为。对女性消费者来说,逛鞋店绝不比逛家电市场,后者有明确的消费目的:买家电。她们只是将逛鞋店作为散步的一部分,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并没有打算去买鞋。但是,女性消费者一旦看上了哪双鞋,却又会毫不犹豫地买下,不管家里面已经有多少双鞋。这一点决定了鞋店必须开在繁华的路面,人流最大的地方,而仅此一点,就不是代理商们能够做到的,他们有他们的店面,不可能将店开到这样的地方。要做到这一点,自营网络是最佳选择。同时,开在闹市区的店铺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广告宣传。

  同时,从竞争的角度来说,品牌竞争是产品市场竞争的终极体现。品牌形成是优质产品到市场畅销品的跃升的过程,绝大多数的商品是通过“销售渠道——零售环节”完成了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货币交换的,品牌是市场无情竞争的产物,顾客才是产品成为品牌产品的主宰。而营销网络则是建立在品牌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。在渠道制胜的市场经济大潮中,竞争已短兵相接,刺刀见红。谁拥有高效通畅的销售渠道,谁控制了销售终端,谁就能纵横捭阖,决胜千里。

  一场代理商的流失危机导致的意外让盛总反思自己的营销网络,做出了上面的分析。很快,大刀阔斧的店铺建设开始了。自营网络形成之后,百丽保证了自己的产品形象,百丽品牌附着在自营网络上,就是站在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上,从这里,质量、服务都可以生发出来,并得到保证。盛总说:“各个企业各个行业都应该说有它不同的道路,如何根据自己行业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发展道路,这是问题的关键。”百丽在一场意外之后,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,并获得巨大成功。一个故事当然都有结尾,有些结尾也的确出人意料。原来的代理商们,在百丽迅速扩张的自营店铺面前,先后并入百丽,并成为百丽的股东。在每一个大的代理区域,原来的代理商仍然行使他们的权力,但控股权掌握在集团手里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百丽如今的营销网络极为稳定,在代理其他的品牌如耐克、阿迪达斯的时候,很短时间里就成了他们最大的代理商。当现在的人们津津乐道于“渠道为王”的时候,十年前已经完美应用这一点的百丽正凭借自己优秀的网络快速扩张。当年,百丽用做广告的钱来开店,如今,当几千家店铺生意热火朝天,大量的顾客来来往往的时候,百丽开始了广告的宣传。百丽的品牌认知正迅速占领更多的市场。